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270章回馬箭

而且元軍是迎著明軍的箭前進,明軍卻是與元軍的箭同向前進,誰吃虧誰佔便宜不言而喻。

所以明軍選擇主動撤退,其實是為了更好的打擊元軍。

當然前提是他們都得掌握回馬箭,這項難度頗高的騎射技能。

是朱老闆年復一年的秋操冬演,給明軍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們才能在戰場上游刃有餘的運用各種戰術。

雙方數萬騎兵在一望無垠的科爾沁草原上追逐混戰,互相射箭。

乍一看,是人數更多的元軍一方佔據優勢,因為他們一直在追擊。

但若把鏡頭拉到區域性戰場,卻滿不是那麼回事。

只見元軍射出的箭,飛出一段距離後大都落在了地上。

明軍回身射出的弓箭卻明顯飛的更快更遠。

迎面而來的元軍,就好像故意往箭上撞一樣,不管人中箭還是馬中箭,反正結果都是人仰馬翻。

這樣追出數里遠,明軍積累的戰果就很可觀了。

元軍顯然被明軍的回馬箭嚇住了,於是衝在前頭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都遠遠綴在後頭,躲在明軍的射程之外……

在跟蒙古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明軍早就發現了,他們的全民皆兵存在嚴重缺陷。

全民皆兵往好裡說,是所有能騎馬的男人都能上戰場,可以把人口的戰爭潛力壓榨到極致。

所以大明上億人口,只有兩百多萬軍隊,而蒙古人幾百萬人口,就能拉出大幾十萬軍隊來。

以王弼的觀察,第一類人在蒙古兵中不超過五分之一,兀良哈部就算強一些,也絕不會超過三分之一。

所以真正跟明軍交手的敵人,不是四萬,而是一萬左右!

因此在王弼看來,兵力優勢其實還是在自己這邊,這才會下決心幹他孃的!

但蒙古人正處在敗退回草原的低潮期,從上到下又習慣了逃跑,所以第一類人的數量最少,第二類第三類居多。

在他們之後還有第二類人,他們也會跟著第一類人前進,在順風時甚至表現的與第一類不相上下。

但他們只會在不冒風險的時候作戰,一旦遇到危險,首先想到的還是保住自己的小命,這時他們就會以不起眼的手段勒緊韁繩、控住戰馬,遠離危險。

事實上不止蒙古兵,所有的軍隊都有著三類人,只是多少不一罷了。

明軍騎兵在篩選時就已經儘可能的把後兩類人篩掉了,又是百戰百勝的開國之師,無論士氣還是勇氣都在頂點。

還有最後一類,就是那些怯懦者。

他們表面上參加戰鬥,實際上卻不參加戰鬥;他們心裡只想著保命,所以總是躲在同伴的身後,時刻準備著逃跑。

根據王弼多年來與他們作戰的經驗,蒙古兵可以分為三類。

其中第一類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從這些人身上能看到他們祖先的影子,他們也是北元一直沒有滅亡的根本所在。

所以像明軍的騎兵,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只有各方面都很優秀計程車兵,才有資格跨上戰馬,成為騎兵。

而元軍這邊,只要是個能拉得動弓,騎得動馬的男人,就必須要上戰場。

所以他們很難做到上下一心,同進共退,更不要說同生共死了。

但另一方面,全民皆兵就難免良莠不齊。

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同一個民族的男性也是形形色色,有勇敢的就有懦弱的,有善戰的就有廢柴的,而且比例其實大差不差。

~~

明軍這樣大範圍的拉扯,除了要徹底打亂蒙古人的陣型外,還有就是為了將這三類人分開。

而明軍的回馬箭,一直打擊的就是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