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269章騎兵對決

但身處陣中的兩軍將士卻不會覺得可笑,只能感受到殘酷。

一波又一波的箭雨從天而降,一旦運氣不好撞上了,躲都來不及躲,直接就被射成了刺蝟。

這時候,就要拼誰的甲厚了……

元軍顯然沒法跟甲冑俱全的明軍比,他們連皮甲都穿不全,戰馬更是毫無保護,基本上中箭就會人仰馬翻。

再看明軍,身上都被扎得跟刺蝟似的了,還能繼續張弓射箭。

而且他們不僅防禦不行,就連攻擊也不如明軍。

明軍的射速明顯要比他們快上不少,基本上元軍射兩箭,明軍就能射出三箭去……跟慶州的情況幾乎一樣。

所以這不是什麼個別情況,而是反映了這個年代元軍和明軍普遍的戰力差距。

馬背上的民族,平均騎射水平確實比農耕民族要高,但只是手熟爾。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過,漢人只要有馬、訓練得當、再不欠餉,無論什麼遊牧民族都照揍不誤。

有人說,朱老闆奪取天下,是沾了元朝腐敗,元軍衰弱的光,不能作為漢人騎兵強於蒙古騎兵的例證。

那就再舉一個蒙古騎兵鼎盛時的例子,蒙哥死後,忽必烈自前線回師,與同母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靠的就是漢人騎兵。

沒了馬的騎兵狗都不如,就算沒摔死,也算不得戰鬥力了。

所以雖然兵力兩倍於明軍,但先頂不住的,反而是蒙古兵。

阿札失裡看到手下部隊開始亂套,索性直接下令逼近明軍射擊,以求利用優勢兵力,造成更大的殺傷。

甚至兩軍用的箭矢都有很大差別。

元軍用的是普通的鐵製箭頭,甚至因為缺鐵,普遍只配有兩三支鐵箭頭,其餘的箭頭都是骨制的。

這種殺人沒問題,但破甲就無能為力了,對戰馬也缺少殺傷力。

看著越來越多的同袍中箭落馬,而自己給明軍的殺傷卻十分有限,焦躁的情緒開始在元軍陣中蔓延。

他們或是不由自主的嚮明軍靠近,想在近距離對明軍進行殺傷。

或是悄悄後退,脫離明軍的射程……

他手下的蒙古騎兵才萬把人,而阿里不哥是蒙古貴族正經推舉的大汗,擁有整個漠北的全部蒙古騎兵和部落支援,卻被忽必烈的漢軍世侯部隊打的大敗,本人都被活捉。

而且箭頭為扁平圓錐形,一旦命中,創口極深且大,對戰馬傷害極大。

事實上在宋以前,漢人騎兵一直是遠強於遊牧騎兵的存在,不然匈奴、突厥是怎麼消失的?

~~

大明的騎兵在朱老闆嚴格的訓練,強有力的保障下,早已經全面超越了蒙古騎兵的水平。

不說組織、紀律、戰術這些漢人的強項,就連個人騎射都是如此。

明軍用的是特製的四扣馬箭。

此箭箭桿末端扣弦處為交叉成十字的兩個月牙形,便於騎兵快速射擊。

戰馬比人抗揍,中一兩箭短時間內,基本上問題不大,但被這種四扣馬箭射上一箭,就會疼痛難耐,把騎士從馬背上甩到地下去。

這樣至少不會有人敢偷偷的後撤了。

明軍當然不會讓他們得逞。

看到元軍前進,明軍左右兩路前鋒部隊,便一邊射擊,一邊朝著左右兩翼移動,將中路留給了身後的中軍。

中軍將士早就在前陣數十丈外嚴陣以待了。

元軍在號角聲中,冒著越來越密集的箭雨,繼續向前逼近,明軍中軍將士,也如前軍一般,一邊向兩翼移動,一邊朝著元軍拋射,直到撤出了主戰場。

這下輪到後衛部隊迎敵了……

開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