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週末清晨,形形色色的人在這裡川流不息,其中不乏許多外賓的臉孔,這裡是全中國最大的舊貨市場——潘家園古玩市場。

市場坐店商鋪全年365天開市,地攤則週末開市,週末開市日客流量達六、七萬人。

倪夜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出校門三年下來卻並沒有攢到什麼錢,絕大一部分錢全部花在這個有“鬼市”之稱的舊貨市場裡面。

說起“鬼市”還要追溯到清末民初。

當時國運衰落,許多達官顯貴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站街變賣。畢竟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只能選在凌晨三四點打著燈籠交易,這樣買主看不到臉。因看起來像鬼一樣,因此得名。

古董行都知道,鬼市出好貨。

潘家園的貨色實在無法統一稱呼,舊貨的說法其實很勉強。

事實上,這裡幾乎要什麼有什麼,新貨更是多得很。

細數起來,諸如仿古傢俱、古籍字畫、瑪瑙玉石、陶瓷、中外錢幣、宗教用品、民族服飾、“文革”遺物、春宮畫……還有人在這裡賣手藝,比如“葫蘆徐”。

這裡儼然是一個縮小版的江湖。

既然是江湖,就少不了傳奇般的發跡故事。

每一個潘家園的攤主都能給你講出幾個血脈賁張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一定是關乎撿漏、一夜暴富的。

比如說,有人花1500元買了一尊銅像,結果賣了150萬;有人花3000元錢買了個碟子,經鑑定竟然是元青花;有人花500元買了一塊玉,結果轉手就賣了8萬塊……

倪夜起初是不信這種天上掉餡兒餅的事,但是大學一同學花了800塊買來哄女朋友“家傳手鐲”,竟然被不知名的收藏家相中,轉手賣了300萬。

原本低眉順眼俯仰唯唯的一人,現在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逮著他們這些個老同學就顯擺,暴發戶的嘴臉顯露無遺。

叔可忍,嬸嬸可忍不了。

淘古玩考究的是一個人的眼力。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

在交了兩萬塊錢的學費之後,倪夜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才慢慢的安靜下來,但想要一夜暴富的念頭依舊熾熱。

欲知贗,要認得真。

倪夜明白要想淘到好東西,就必須先把腦袋武裝起來,必要的文化修養及專業知識少不了,其次就是多跑跑博物館看看實物,再轉轉古玩市場,相互印證。

而且他時常會逛一些收藏論壇,有些朋友也是分享了一些經驗,比如:地攤不像商場,沒有監控,也沒有玻璃,失竊是很常見的事,所以,老闆會把那些自己覺得價值高的擺到身邊去。還有一句俗話,“貨賣行家”,老闆也是看人的,貴重不可能擺出來,怕丟,也怕意外損壞,部分好東西不在明面上。

這一天,倪夜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餐就扎進了人流裡面,他一路走馬觀花似的四處看,碰上自己感興趣的也會停下來再仔細瞅兩眼。

半個小時下來,也看到了不少“好東西”,但卻一直強忍著沒有出手。又往前擠了一刻鐘,倪夜停在一個戴深灰色鴨舌帽,套著黑色過膝加絨呢子大衣的中年人攤位前。

“嘿,倪小哥,昨天晚上新到了一批貨,過來瞅一眼!”

攤主姓胡,倪夜和他打過幾次交道,一來二去兩人也算得上是半個熟人了。

胡姓攤主的貨物很雜。

小到魚眼般大小的珍珠,大到齊腰高的怒目金剛,應有盡有。

而在他右手邊五十見方的白色帆布上擺了十來件古物,也就是他所說的新到的東西,倪夜應了一聲,徑直走了過去。

東西不多,兩三眼就能全部看完。

吸引倪夜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