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軌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明時分,已經是杏花開放最盛之際,整個京城都沐浴在濛濛細雨之中。天上飄蕩著淅淅瀝瀝的雨花,地面溼潤,青石鋪陳的街道兩側種植的槐樹樹枝葉繁茂,在雨中靜靜立著,飄散出槐花獨有的香甜氣息。

寒食一般在清明前一到二日,乃是紀念晉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而設定。而今靖朝以禮義治理天下,這樣的日子自然是百官休沐,民眾祭祀、踏青、普及教化的節日。

所以這天早晨,皇家便前去祭拜太廟和列祖列宗。皇帝帶領著文武百官一起祭奠列祖列宗和諸位功勳卓著的前賢。

在這種場合,自然還少不了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這也彰顯了皇家對於忠烈的尊重。

當然更重要的是,歷來在祭祀過程中,各國使節也都會派人前來觀瞻。所以,每次祭祀的時候,都是全國關注的焦點。

這次的祭祀因為下雨,顯得格外的莊重和悲壯。

一直持續到中午,祭祀總算圓滿完成,禮樂奏響,群臣跪拜。

禮成後,各位娘娘和皇子公主回宮,皇帝則和值守的大臣們回宮議事。

眾人離去後,還有幾個人久久地站立在忠武祠和烈士墓前,不願離去。

那就是李率濱。

李率濱站在一處墓碑前,奇怪的是甌雒國的使臣就在忠武祠前跪著,噤若寒蟬。

雖然他極力剋制著自已不去關注李率濱的反應。但是每每回想起從他的屠刀下僥倖存活者的慘狀和他在甌雒國犯下的種種暴行,如今他和李率濱獨處,巨大的恐懼感無時無刻衝擊著他的心靈。

但是他不敢有所表示,更不敢起身或是離開,他的一言一行若是背離了李率濱的“道”,等待他的,就是比死亡更加殘酷的懲罰。不只是他的,還是整個甌雒國都可能再次迎來這一尊殺神。

李率濱沉默地佇立著,墓碑上白底黑字的碑銘讓他感到心碎。

“愛子李猛之墓”

這裡埋葬的,是李率濱的獨子,和他的前半生。

在收養張濟源之前,李率濱就有一子嗣。他原以為自已的兒子會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誰料到,他竟然在戰場上殞命。

黑色的字型外勾勒著一層金邊,標示著著死者生前的功績和榮耀。而黑字則表示著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殘酷事實。

李率濱伸手撫摸著碑銘,喃喃地說:“兒啊,爹對不起你。”

當年李率濱出使甌雒國與甌雒國皇帝商談邊疆問題,不成想甌雒國非但不談,那丞相還打斷了李率濱的腿。當李率濱拖著一條斷腿爬回大靖的時候,已經耽誤了戰機......

而李猛隨軍趕赴戰場,英勇地抵抗西南敵軍,卻再也沒有回來......

那個孩子才二十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就在戰場上沒了性命,他當時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那天起,那些被攻陷的城池,犧牲的將士和無辜受害的百姓,一遍又一遍地拷問著李率濱的良心。

“李大人,若是你不講那些狗屁仁義,我們能活下來麼?”

“聖賢道理他們不聽,你就啞巴了?”

“爹,若你成功談和,兒會死麼...”

“你的道理都保護了些什麼?!”

每一句質疑的話語都像是一把鋼刀插入了李率濱的胸口,他頭一次真切地認識到自已的罪孽之深重,是他的無能害得那麼多將士倒在戰場上,百姓失去家園和親人...

李率濱閉目,自那天起他就再也流不出一滴淚來。只剩下腦海裡不斷地質疑和驚恐的求救聲日日夜夜不能消散......

聖賢之言道理哪裡錯了?自已一直以來堅持的仁義和道理哪裡不對?為大靖謀一個太平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