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軌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沈瀟湘心中隱隱有種感覺,他似乎已經得到了老尚書李率濱的某種認可。

最近的日子裡,李率濱頻繁地召他前去,與他探討各種議題,從朝廷政策到民間瑣事,從天文地理到詩詞歌賦,話題廣泛至極,幾乎無所不包。

每一次,沈瀟湘都懷著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踏入那死氣沉沉的院子。

他如一縷春風,給這個死氣沉沉的院落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這一日,李率濱依舊是拄著柺杖,端坐在堂前,靜靜等待著。

沈瀟湘只感覺李率濱似乎有些不太對勁,但具體又說不出來哪裡有問題。

可能是過於精神了吧,不像是他這個年齡的老者該有的那般精神抖擻,還是他愈加不妙的面相呢?

他們兩人的交流不似一般的教書先生或師徒,往往是李率濱開了一個話頭,然後靜靜地聽沈瀟湘說出自已的觀點,然後李率濱再述說他的論點,或是提供不同的視角,或是補充一些意見。

今日兩人討論的是”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話的解讀。

“這句話出自《管子·牧民》,瀟湘以為,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道理:只有當人們的衣食住行得到基本滿足後,他們才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意願去學習並遵守禮節。倉廩實,即是每日生活的富足,是推行政令的基礎。在一個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的地方,人們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其他事情了。”

為了更直觀地闡述自已的觀點,沈瀟湘舉了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如今的小學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試想一下,如果家家戶戶都吃不飽飯,甚至面臨飢餓的威脅,那麼誰會有閒心把孩子送去讀書識字呢?在那個餓殍遍地的時代,人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填飽肚子,而不是讓孩子接受教育。再者,如果生活更加困苦,人們可能連養育後代的意願都會降低,畢竟在極端的生存壓力下,撫養孩子成為了一種奢侈。”

沈瀟湘的話音落下,院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李率濱聽後,臉上沒有明顯的讚許或駁斥之色,但他的眼神中卻閃過一絲讚許。這種沉默讓沈瀟湘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已的觀點是否被先生所接受。

”從仁政的方面說,你的見解已經很充分了。你可曾想過,這句話也可以放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上。“李率濱平靜地說出了他的觀點。

沈瀟湘聽後頓悟,李率濱自從甌雒國歸來,便因為戰功赫赫獲得了升任。在任期間一直主管靖朝與周圍藩國的往來納貢,想來他也是希望透過這個道理教授一些自已的經驗。

“弟子愚鈍,先前未曾從這個角度考慮過。但聽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確實,兩國來往,可以類比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一國若富強,這也算是‘倉廩實而知禮節’的一種體現吧。”

李率濱卻搖搖頭:“非也。我主管靖朝與藩國的往來多年,兩國交往,以實力為後盾不假,以禮儀為紐帶也不假。但這句話不可如此做解。”

沈瀟湘一時語塞,這句話還能如何解釋呢?

“老夫只問你,何人實倉廩,何人知禮節?”李率濱整個人看起來更精神了一些。

“自然是各自安好...”沈瀟湘的話只說到了一半,便想到了另一種可怕的可能性。

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地說道:“先生的意思是,倉廩實與知禮節並非必然關聯?也就是說,即使一國富強,也未必能確保它會恪守禮節?”

李率濱點了點頭,對沈瀟湘的領悟表示讚賞:“正是如此,瀟湘。國家之間的交往,並不單純。有時候,富強並不等同於正義,而禮儀也可能只是表面的偽裝。”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提到的‘各自安好’,是一種理想狀態。可是利益的紛爭和權力的博弈往往使得這種狀態難以實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