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飄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昨天晚上和我媽聊天,閒談中老媽說突然說:

你秋月妗子病好了

哦,是怎麼治好的呢?上次不是在精神醫院都沒有效果嗎?

說是他兒子在遠處給他請了一個法師 ,說這個法師特別的厲害,根本沒有用任何的法器就把它治好了

那這樣說,這個法師還是很厲害的。

是的,聽說花了不少錢呢

……

我媽說的這個秋月妗子,是我姥姥家的鄰居,不是我親舅媽 是我姥姥家的一個鄰居,為人比較和善,性格開朗 和我姥姥相處的挺好 但輩分比姥姥小了一輩,所以 我喊她舅媽,我們方言叫“妗子”。

我這個秋月妗子 是“遠嫁”到我姥姥村的 , 我之所以用了一個引號,是因為所謂的遠嫁,也只是20多里路,但是在那個年代交通工具只是靠腳的時候就顯得有點遠了,

秋月妗子雖然近70歲,但是身體相當健碩,走路跟個年輕人似的,但可悲的是,一不會開車,二不會騎腳踏車,趕集上店 無論多遠的路,只能靠腳來完成。

秋月妗子 她都快70歲了,身體依然健壯的,走路像個年輕人,不像她老公那個糟老頭子, 50多歲就心肌梗死掛掉了。也可能是她們孃家基因好 ,90多歲的母親還健在且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對於女人來說,孃家有個母親,就是女兒最大的牽掛之一 ,孝順的秋月妗子每年都會去看望母親,但都是步行,兒子孫子要開車送她,她堅決不肯,說年齡大了,在家裡也沒啥事幹,多走走更健康,還自我調侃說 如果能這樣每年走著去看我母親,我還想就這樣走到100歲呢,到那時候我媽120多,我100歲,你們可得好好的給我過個大壽啊 引的眾人哈哈大笑,想想也頗有道理和幸福感的

就在前幾年 大約麥收前的一個月,秋月妗子 又步行去看她母親,由於路程相對較遠,只要走孃家他都是凌晨3點左右就出發了

帶的東西也不多,據說就拿兩隻土雞和一些土特產, 這非常符合老一代人走親戚的風格,頗有點像《回孃家》裡面唱的“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的感覺,要的就是這種 “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的親情。

通常情況下,凡是較的路程,基本上都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顯然她選擇了一條比較近的偏僻小路,這條路嚴格意義上說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路,因為有的路段 可能需要自已簡單開發一下,雜草荒坡,麥田小徑,溝邊渠道, 寺廟墳地,樹木叢林 反正就是各種彎彎繞的小路 ,好歹她經常走 也不覺得難走。但說實話 走這樣的路還是需要一些勇氣和膽量的。

還好今晚有月亮,走這樣的小路還是很輕鬆的,經過一片麥田小徑的時候,藉著月光 她看見前面麥地裡面有一個黑色的像人一樣的影子, 個子不高,看起來 只有七八歲的孩子那麼高, 她第一反應就是 這是一個在麥田裡偷麥穗的老太太。因為這個季節的麥穗雖沒有成熟,但是已經有了飽滿的嫩麥仁,這時候的嫩麥仁熬稀飯非常好。她甚至想這個人可能這是專業偷嫩麥仁的,因為偷的數量多,所以把作案時間選擇這個時間點。她本來不想管,但是這個人就處在兩塊麥田中間的那個小徑上,是自已的必經之路,隨著距離慢慢拉近,她還是好奇的,多了句嘴 ,聲音溫和試探性的問道:前面那個人,你在那幹啥來?

但是那個人沒有回答,她當時想,可能自已的聲音太小了,對方低頭只顧幹活 沒聽到。於是又大聲問了一句:

前面那個人,你在幹啥呢?咋起那麼早?

那個人還是沒有理她 準確的說是那個影子沒有理她,但這個人似乎比剛才高了一點, 這樣秋月妗子更加確認剛才那個人是個盜賊 剛才是貓著腰在偷東西,現在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