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一個人來說,缺陷確實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可你不能因此而自卑消沉。

既然缺陷無法改變,那麼就要正視它,把它當成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沉重的負擔,這樣一來,缺陷也就有了價值。

“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這個世界該有多美啊!”

這句話是張海迪對自己的丈夫說過的一句話。

可是,張海迪不能站起來,命運讓她坐在輪椅上。

那麼,在張海迪的眼裡,這個世界就不美了嗎?不是,在張海迪的眼裡,這個世界依然美麗,只是自己只能坐在輪椅上欣賞這個世界的美麗。

缺憾並不妨礙她笑對世間的心情。

她有一個愛她的丈夫,有一個令許多健全人都羨慕的溫馨的家。

她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逃避世人的目光,相反,她更注重與人的溝通。

所以,她活得灑脫、活得幸福。

幼時的張海迪與常人無異,愛唱、愛跳、愛玩、愛鬧。

但不幸在她5歲時降臨了,她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經過了多次脊椎穿刺之後,病情仍不見好轉。

1973年,全家人從農村返回莘縣縣城,那時的張海迪最想要的就是工作,她盼望能早日成為自食其力的人,但由於身體殘疾,張海迪一直待業在家。

為此,她曾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寫信,請求他們關心一下殘疾人的生活與工作,可是一封封信都像泥牛入海,一點音訊也沒有。

深深的自卑感困擾著她,特別是當她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病歷卡,“脊椎胸五節,髓液變性,神經阻斷,手術無效”的字跡赫然映入眼簾時,張海迪萌發了輕生的念頭。

但在家人的幫助下,張海迪的情緒逐漸穩定了下來。

冷靜思考之後,張海迪學起了針灸,診斷併為周圍的人治病。

在不斷的學習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她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並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最終活出了自信和光彩。

美國的國會議員愛爾默·托馬斯曾說:“我15歲時,常常為憂慮恐懼和一些自卑所困擾。

比起同齡的少年,我長得實在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

我有英尺高,體重卻只有118磅。

除了身體比別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賽或賽跑各方面都不如別人。

他們常取笑我,封我一個‘馬臉’的外號。

我的自卑感特強,不喜歡見任何人,又因為住在農莊裡,離公路遠,也碰不到幾個陌生人,平常我只見到父母及兄弟姐妹。

“如果我任憑煩惱與自卑佔據我的心靈,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翻身。

一天24小時,我隨時為自己的身材自憐。

別的什麼事也不能想。

我的尷尬與懼怕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

我的母親瞭解我的感受,她曾當過學校教師,因此告訴我:‘兒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體能狀況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謀生。

’“可是父母無力送我上學,我必須自己想辦法。

我利用冬季捉到一些貂、浣熊、鼬鼠類的小動物,春天來時出售得了4美元。

再買回兩頭豬,養大後,第二年秋季賣得40美元。

以這筆錢,我到印第安納州去上師範學校。

住宿費一週美元,房租每週美元。

我穿的破舊襯衫是我媽媽做的(為了不顯髒,她有意用咖啡色的布),我的外套是父親以前的,他的舊外套、舊皮鞋都不合我用,皮鞋旁邊有條鬆緊帶,已經完全失去了彈性,我穿著走路時,鞋子會隨時滑落。

我沒有臉去和其他同學打交道,只有成天在房間裡溫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