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40歲的男人這一代,家中大多是一個孩子,他們對孩子愛如珍寶,在孩子身上寄託了太多的希望。

然而由於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帶來了巨大壓力,結果是孩子累,自己也累。

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特別迫切,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已成了一種特殊的病態。

據中華婦女聯合會提供的資料表明:全國抽樣調查的1萬戶家庭中,家庭教育比較科學的只佔23%,方法欠妥的佔51%,有嚴重偏差的佔23%。

對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孩子們也持同樣的看法。

1996年8月《中國婦女報》組織了一次有關家教問題的社會調查,給青少年列出了一份25道題目組成的問卷。

從回收的5000多份問卷來看,反映的許多問題的確發人深省。

有%的學生埋怨家長只知道關心他的學習成績,有%的孩子反映:“我想做的事家長總不讓我做;經常不讓我看電視;爸爸媽媽禁止我玩遊戲機;無法獲得課本以外的關於自然、社會等方面的知識.”

30%的青少年感到學習壓力太大。

以往,考大學的起跑線是在高中,從高一起才開始向大學衝刺。

而現在,起跑線逐步移到了初中甚至小學。

不少家長督促孩子從小學起就開始奮鬥,起跑線越來越提前。

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在寫信時幾乎是大聲喊叫:“我就要累死了!”

期望孩子成才,是每一位父母的心願,然而孩子能否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材,還要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自身的特點、興趣以及對外界事物理解和接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育制度、教育水平對孩子的促進。

一般來說,事業心強、工作努力的父母注重於孩子的社會教育。

他們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交給社會,讓孩子自由發揮、自由發展。

如果發現孩子在哪一方面有興趣和愛好,就有目標地給予支援和鼓勵。

這種自然型的教育在現實中比較常見。

由於客觀原因,有許多父母自己年輕時的願望沒有實現,所以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比如,“十年動亂”使整整一代人的求學深造之夢化為泡影,於是這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既能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又能替自己圓了夢。

這種“希望”型的家庭佔的比例最大。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不但要做到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必須有特長,琴棋書畫、電腦航模,無一不花費大量的財力、精力去購買,再去請人執教,然後又親自監督,使孩子像一架上緊了發條的鐘擺。

這樣不具體分析孩子的條件,盲目教育的結果大多是欲速而不達,不但學習成績不理想,各種特長沒學會,反而影響了孩子的正常身心發育與成長。

還有些父母辛勞半世,終於小有成就。

於是,除了自己享受外,對孩子也溺愛有加,吃喝穿戴都很講究,追求潮流時髦,卻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教育,使孩子的品質和素質不高,而成為紈絝子弟。

這種名為疼愛型而實際上是危害型的家庭也有一定數量。

另外,也有一些父母的素質較低,沒有什麼文化,卻又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看不起,於是不顧自己孩子的特點和實際能力,一味地模仿別人。

一位下崗的40歲父親靠幫人家拉貨掙錢養家,在醉酒後哭著對10歲的兒子說:“你爸爸這輩子沒啥造就了,就是累死,也得把你培養出個樣兒來。

你就好好學,將來成個人,讓我累死了也能閉眼吧!”

據一些家長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