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的慾望是沒有盡頭的,慾望越大,人就越貪婪,而你的貪慾最終將給你和家庭帶來不幸。

因此,你必須學會節制慾望,別讓貪慾控制了你。

今人的執著追求,既包含精神世界的,亦包含物質享受的。

今人的切忌貪婪,既包含物質享受的,更包含精神王國的。

“貪人敗類”是《詩經·大雅》中的古訓,借伊索的話來解釋,即:“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有個農夫到山中打柴,他已顯得有些衰老,且常常受到妻子的奚落。

這天,他幸遇“青春泉”,解了渴。

回到家後,妻子大為驚訝,因為他突然變得年輕了許多。

經追問,方知是飲用了青春泉水的緣故。

於是,妻子迫不及待地也到了那裡,狂飲起來,可是,由於她貪得無厭,不知節制,終於從中年蛻化為青年再蛻化為少年,最後竟變成了呱呱墜地的嬰兒,當丈夫趕赴泉邊時,只好嘆息著把她抱起來,當作子女撫養了。

就因為她“貪婪無度”,以致失卻了正常的生命秩序,變成有待於重新進行靈智啟蒙的新生兒——生命智慧的赤貧者。

貪婪者多貧窮,還在於它往往表現為一種剝奪:對物慾的貪婪,常常會擠掉珍貴的生理空間。

就如同有些新婚夫婦把新房變成了高貴的“傢俱店”,富足是富足了,但卻使有限的生活空間窘迫不堪;對精神生活的貪婪,常常會排擠掉正常的倫理情感交流。

所以,何必貪求太多呢?拋掉氾濫的物慾,你才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品位和高境界的人生。

有一個掃地和尚的故事,說的是一座縣城裡,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矇矇亮的時候,就開始掃地,從寺院掃到寺外,從大街掃到城外,一直掃出離城十幾裡。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小城裡的年輕人,從小就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

那些做了爺爺的,從小也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

老和尚雖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樹,不見它再抽枝發芽,可也不再見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團上,安然圓寂了,可小城裡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

過了若干年,一位長者走過城外的一座小橋,見橋石上鐫著字,字跡大都磨損,老者仔細辨認,才知道石上鐫著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傳記。

根據老和尚遺留的度牒記載推算,他享年137歲。

據說軍閥孫傳芳部隊中有一位將軍在這小城紮營時,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懇求老和尚收他為佛門弟子。

這位將軍丟下他的兵丁,拿著掃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後掃地。

老和尚心中自是瞭然,向他唱了一首偈: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世上無處不淨地。

現代人也許會譏笑這位老和尚除了掃地、掃地,還是掃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沒勁。

其實這位老和尚就是在這平淡中,給小城掃出了一片淨土,為自己掃出了心中的清淨,掃出了137歲的高壽,誰能說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煉?這個故事就說明了平淡對人心清靜的重要。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現代人物慾太盛,他說:“10歲時被點心、20歲被戀人、30歲被快樂、40歲被野心、50歲被貪婪所俘虜。

人到什麼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物慾太盛。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慾望。

除了生存的慾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