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1905年7月3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了籌備會議,17個省份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同盟會,又稱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由多個革命組織合併而成,成立於1905年。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在日本內田良平的牽線下實現的,結合了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和宋教仁的華興會、章炳麟和吳敬恆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1905年7月,在東京召開了第一次成立大會。8月20日,第二次大會在日本國會議員坂本金彌的宅邸上舉行,約有300人參加,透過了組織的命名,有人提議叫做“對滿同盟會,”但孫中山指出革命的目標不僅僅是推翻滿清,提議改名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最終決定以秘密組織的方式運作,稱為“中國同盟會。”會上,孫中山被推選為總理,黃興擔任執行部門的職位,地位相當於副總理。孫中山宣佈了中華民國的名稱,並吩咐黨員回到各省,宣傳革命主義。除了制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檔案外,中國同盟會還將華興會的機關刊物《二十世紀支那》改組為《民報》。中國同盟會的宣言中明確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誓言,並將其列為革命建國的“四綱”。同盟會的宣言明確呼籲進行一場“國民革命”,由中國人民發起,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驅逐韃虜滿清,第二階段是恢復中國主權。滿清是關外的東夷,他們征服了中國,奴役了漢族人民,使漢族人民“成為亡國之民長達二百二十六年。”只有驅逐滿清,才有可能“光復中華”,“中國的事情,由中國人民自己來決定”。中國同盟會的創立宣言是三民主義思想的雛形,隨後在黃興和章炳麟等人的協助下進行了修訂,形成了《中國同盟會改革方略》。同盟會的成立對於中國歷史和政治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改革和現代化程序,也帶動了許多社會和文化變革。同時,同盟會也為中國革命和反抗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組織和平臺。同盟會雖然在建立初期就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它依然堅持併發揚著自己的理念和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傑出的政治組織。而同盟會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主權利的共同願望。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也為回來的袁世凱復闢帝制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