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

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周圍的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後,蜂擁而來,有的打探他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錢。

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

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現金,再一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

他召來自己的幾房親戚和前後鄰居,當眾把那把價值連城的壺砸了個粉碎。

現在,老鐵匠還在賣鐵鍋、斧頭,他已經98歲了。

對於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來說,任何不需要的東西都是多餘的。

要那麼多的錢幹什麼?對於老鐵匠來說,房子再大,適合睡眠的卻只是一張床;錦衣玉食並不合他的心意,粗布衣衫、白粥鹹蛋才是他的最愛。

而這樣的生活,需要那麼多的錢嗎?!很多人會說這是一個金錢推動的社會,是人們追求金錢的慾望以及擁有了金錢的虛榮使它永遠向前。

這是怎樣的一種謬論啊!我們應該平靜地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不要讓慾望這個沒有止境的黑洞來洞穿我們的心靈。

奢戀身外物的人,很難得到溫暖,孤單和寒冷會一直抓住他們,讓他們徹底迷失自己。

在我們今天的這個社會里,要冷靜而坦然地面對身邊的名利,的確很難,一般人都無法在心理上達到平衡。

其實,與充滿金錢的生活相比,平淡清貧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缺失和懸殊。

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享有一次像老鐵匠一樣真正沒有缺憾的生命,才是我們所追尋的人生價值之所在。

在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幸福和快樂》中,詩人找遍俄羅斯,最終找到的快樂人物竟是枕鋤瞌睡的普通農夫。

是的,這位農夫有強壯的身體,能吃、能喝、能睡,從他打瞌睡的倦態以及打呼嚕的聲音中,流露出由衷的開心和自在。

這位農夫為什麼能開心?因為他不為金錢開懷,把生活的標準定得很低。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得好:“一個人快樂與否,絕不依據獲得了或是喪失了什麼,而只能在於自身感覺怎樣.”

有的人大富大貴,別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裡老覺得不痛快;有的人無錢無勢,別人看他離幸福很遠,他自己卻時時與快樂結緣。

有對下崗的中年夫婦在菜市上擺了個小攤,靠微薄的收入維持全家四口人的生活。

這夫妻倆過去愛跳舞,現在沒錢進舞廳,就在自家屋子裡開啟收錄機轉悠起來。

男的喜歡喂鳥,女的喜歡養花。

下崗後,鳥籠裡依舊傳出悅耳動聽的鳥鳴聲;陽臺上的花兒依舊鮮豔奪目。

他倆下了崗,收入減少了許多,卻仍然生活得很快樂,鄰居們都用驚異羨慕的目光看著他倆。

是的,也許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境況,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沒了錢不要緊,但不能沒有快樂,如果連快樂都失去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快樂是人的天性的追求,開心是生命中最頑強、最執著的律動。

拋棄對身外物的貪慾,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開開心心,生活的趣味就會更濃厚,恐懼和壓抑感自然就會從內心深處消失。

坦坦蕩蕩地做人,開開心心地生活,美好的日子就會永遠留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