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眾軍騷動起來,有不少人紛紛放下兵器,走出營房,看樣子是打定主意回鄉了,但更多的人則是逡巡著拿不定主意。要知道,做官軍雖然拿不到餉銀,可總算名聲好聽,一旦造了反,就只能一條道跑到黑,除了在戰場上被殺,就得期望著造反成功,博個前程。

而自古以來,造反成功的,又有幾人?

至於回鄉去,多半也是死路一條,如果能活得下去,誰還跑來當兵?

因此眾軍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

李巖瞧出來了,他哈哈一笑:“諸位的為難我知道,你們是怕留下來,敵不過明軍,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回鄉呢,多半又得餓死。左右是個死,因此拿不定主意。如果諸位信得過我李巖,我便為大家開解開解,看看當今這個世道,如何才能活下去。”

眾軍一聽李巖二字,無不大吃一驚,紛紛說道:“他是李巖,他便是李巖,寫檄文的那個少年人……”

真是人的名,樹的影,大家一聽名人在此,立刻都不言語了,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視在他身上。

李巖清清嗓音:“先來說說回鄉吧。葉落歸根,誰不想家?可是回了家,就能活嗎?連年大旱,餓死的人不計其數,你們手中的十兩銀子,能買多少米糧,夠一家人吃幾天?那時候不想餓死的話,只有兩條路,扯旗造反,或者參加官軍。因此你無論是回鄉,還是在這裡,面臨的選擇是一樣的。既然如此,還有必要回鄉嗎?”

眾明軍聽了,紛紛點頭。

李巖繼續說道:“要說加入官軍,諸位比我清楚,除了隨時可能戰死之外,還拿不著餉銀。只能混口飯吃。如果有人喜歡當官軍,我們也不強留,最後,我來說說造反的事。”

大家無不豎起耳朵靜聽,校場上鴉雀無聲。

李巖道:“造反,自古以來,就不是一條好路。風險太大,一人奪取天下,百萬人只能殉葬。可是今日不同。諸位也知道,如今天下大亂,陝西,山西,甘肅,河南,四川數省,民變不斷,已是遍地盜賊,其中坐擁數萬人馬的匪首,不下數十人,官軍要對付農民軍,還要應付關外的金人,已經手忙腳亂了。照我看來,民變不可能平息,日後北方各省,必然出現割據局面。我大秦人馬趁機而動,一統天下雖然有些難,可是割據陝西,倒還有些把握。一旦我們佔了陝西,就可以聯合各省農民軍,共同對抗朝庭。到時候進可以奪取天下,退可以割地稱王,左右逢源,便可立於不敗之地。諸位都是陝人,奪下陝西,便是保住了家,保住了妻兒老小的性命。我們不是為朝庭賣命,而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讓他們免於餓死。”

此時明軍中有人問道:“李公子不知道嗎,當今有洪承疇坐鎮西安,手下都是精兵,奪下陝西,哪會那麼容易?”

李巖一陣朗笑:“這位兄臺說得不錯,洪承疇詭計多端,手段又很是毒辣,是個勁敵。可眼下麼,他的精兵都已經去了山西,追剿紫金梁去了。陝西一地,已經空虛,只要我等趁勢而動,洪承疇也奈何不得。”

眾軍一陣騷動,最後有人高聲叫道:“我們不走了,加入秦軍,奪下陝西……”

開始是幾個人喊,後來越喊人越多,最後這幾百人幾乎是異口同聲。誰也不想走了。

李敢瞧著李巖,打心眼裡佩服,暗想:這讀書人,就是不得了啊……

李巖吩咐清點人數,一查之下,尚有四百來人。李巖將他們分成二十隊,每隊有一名秦軍做小隊長,每一百人設百人長。而全軍統領則是李敢。眾軍見他分佈得井井有條,都無異議。李巖見收編已經成功,吩咐連夜趕製大秦軍旗,務必於明天早上,將旗幟插上城頭。

隨後他令人四下宣揚,就說秦軍已經重奪華陰,兵力雄厚,秦王坐鎮城中,招集失散的秦軍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