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壩的肉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同班小夥伴的哀嚎聲中,老師來到廟裡面和三個爺爺商量著跳級。要不班上的童鞋被打擊的了無生意,小姑娘也沒必要反覆去將就同學低了好幾級的水平。

謝安宜一路火花帶閃電的跳著級,小小的豆丁坐在了高兩級的大孩子中間,既不輸人也不輸陣,只要謝安宜所到之處,只需要問第二名是誰,第一名穩穩地就戴在小姑娘風頭上。

要不是初中不能再跳級,十四歲謝安宜就有了參加高考的水平,在學校裡面老師們都預設謝安宜可以不來上課,也不用完成那些沒有難度的作業,她的戰場在各種競賽,哪個獎金高她就去參加哪個。

山區生活清苦,三個爺爺又都是心善的人,大爺爺侄子留下來的錢,二爺爺平反後補發的工資,還有三爺爺每個月的傷殘補助金,大部分都資助給左右鄉鄰了。

這一點謝安宜倒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小姑娘從小就是左鄰右舍相幫著養大的。都知道三個老光棍養個小姑娘不方便,謝安宜小時候洗澡換衣服都是村上的嬸子大娘幫著弄的。

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小姑娘出落得白白淨淨,學習更是一等一的好,完全不用爺爺們操心她的前途。

十六歲的時候,謝安宜就在這個被稱為高考地獄級難度的省份,考出了本地區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成績。

成績一出,京城滬市以及本省最好的大學都向她遞來了橄欖枝,邀請她到自已的學校就讀。

謝安宜既喜歡大爺爺曾經任教的京城大學,又嚮往二爺爺就讀過的滬州大學。綜合考慮了一番,她還是選擇了滬州大學。

一方面滬市欣欣向榮的經濟環境讓她嚮往,另一方面原因則樸實到無華———滬州大學財大氣粗,不僅減免了她的學費,還提供給她高額的獎學金。

對於這片養育了她的土地,以及善良純樸的鄉親們,謝安宜愛得熱情又深沉,她選擇了金融專業,就是希望能開啟閉塞的堡壘,為這片大山中的人們帶來多一點收益。

帶著省市地區各級政府給她的獎勵,拿著熱心村民幫著三位爺爺給她置辦的行李,小姑娘再一次離開十萬大山雲集的家鄉,來到了霓虹燈閃爍,紙醉金迷的大都市。

這並不是謝安宜第一次離開家鄉,只是以往都有帶隊老師,這回才算是自已一個人在異鄉生活和學習。

當然她剛到滬市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一點來自小地方的自卑。不過近十年來鄉村漸漸地不像以前那樣閉塞,不僅通水電,網路也進入了農村,前幾年為了方便謝安宜學習,寺廟裡面已經拉進來了寬頻。

謝安宜的學習能力很強,包裡有一臺縣城教委獎勵給她的學習用的電腦。雖然來自於小地方,三個爺爺從小給她講述山外的世界,她和寢室裡其他三個來自於城市的女孩子並沒有交流上的隔閡。

因為申報了貧困學生,大學的三年她都在打工賺錢,雖然三個爺爺讓她不要操心生活費,懂事的女孩子想自已多做一點,三個爺爺和鄉鄰就能稍辛苦一些。

大一她在學校裡做一些整理資料的工作,大二又在校外的快餐店奶茶店書吧之類的地方找到了兼職,手頭寬裕了不少。

到了三年級,加上幫別人做一些設計方案,謝安宜幾乎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她就像輔導員提出自已可以不需要貧困生的補貼了,把它讓給更需要的同學去吧。

認真,刻苦,聰明的女孩子哪個不喜歡,大四的謝安宜唯一苦惱的是到底是就業還是讀研,導師已經明確地向她提議可以拿到保研名額。

研究生畢業以後 自已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先在城市裡找個工作,積累了經驗以後回到家鄉能有用武之地吧。

她的夢想終結於大四要畢業前的一個晚上,準備好畢業論文的她透過答辯以後就能拿到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