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嘯東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帆文學www.ef6.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且休表。且說唐祚已移,正朔復改,梁廷傳詔四方,不準再用前唐年號。各鎮多畏梁主勢力,不敢抗命,獨有四鎮未服,仍奉唐正朔,且移檄討梁,興復唐室。看官道是那四鎮,就是上文所說的晉、岐、吳、蜀。來歷如下:

晉即河東,為沙陀人李克用所據。原姓朱邪,父名赤心,以功任雲州刺史,賜姓名李國昌。克用為雲中守捉使,擅殺大同防禦使段文楚,據住雲州,敗奔韃靼。後因黃巢僭亂,入徵有功,拜河東節度使,加封晉王。唐亡後不服梁命,仍稱天枯四年。

岐即鳳翔,為深州人李茂貞所據。茂貞本姓宋,名文通,討黃巢有功,改賜姓名,官鳳翔節度使,累封至岐王。唐亡後亦不服梁命,仍稱天枯四年。

吳即淮南,為廬州人楊行密所據。行密少為盜,轉投軍伍,乘亂據廬州,平黃巢餘黨,得拜淮南節度使,晉封吳王。唐昭宣帝季年,行密歿,子渥嗣職,因見晉、岐不受梁命,亦仍奉唐正朔,稱天四年。

蜀即西川,為許州人王建所據。建以鹽梟從忠武軍。入關逐黃巢,得補禁軍八都頭之一。嗣入蜀並有兩川,遊封至蜀王。唐亡後不受梁命,並因天佑為朱氏所改,不應遵名,但稱為天覆七年。

那時四鎮變做四國,與梁分峙中原。晉最強,次為吳、蜀、岐。四國移檄討

梁,梁亦傳檄討四國,這真叫作\"逐鹿中原,烽煙四起\"了。

卻說晉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貞、吳王楊渥、蜀王王建四人皆有志向抵抗梁朝,他們向四方釋出檄文,想要復興唐朝皇室。當時各地藩鎮之中,以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和嶺南這五個地區最為強大。然而,當這五個地區看到檄文後,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這反而使得晉、岐、吳、蜀四國都不敢輕易發動叛亂。也不得不表明如下:

吳越啊,就是臨安人錢鏐的地盤。這錢鏐啊,一開始是賣鹽的,後來還當過強盜。再後來,他就改投到了石鏡鎮將董昌麾下,因為戰功,當上了都知兵馬使。後來他和董昌分開,一個佔了杭州,一個佔了越州。董昌在越州自己稱帝了,錢鏐就從杭州發兵把他殺了,還把他的首級送到了唐朝朝廷。唐朝就封錢鏐為越王,後來又改封他為吳王。

湖南呢,是許州人馬殷的地盤。馬殷一開始是秦宗權黨孫儒的副將,孫儒戰敗死了以後,馬殷就和他的同黨劉建鋒一起去了洪州。劉建鋒在湖南佔了一塊地,但是被手下人殺了,大家就推舉馬殷當老大。馬殷向唐朝朝廷上表,唐朝就封他為淮南節度使。

荊南呢,是陝州人高季昌的地盤。高季昌年輕的時候,是汴州富人李讓家的僮僕。朱溫鎮守汴州的時候,李讓拿了很多錢去拜見朱溫,朱溫就讓李讓把高季昌收為義子,還給他改了個名字叫朱友讓。高季昌也因為李讓的關係見到了朱溫,朱溫跟他聊了聊,覺得他挺有能力的,就讓李讓把他養在家裡。後來高季昌跟著朱溫去攻打鳳翔,立了功,被封為宋州刺史,這時候他又恢復了高姓。朱溫趕走了趙匡凝兄弟之後,就保舉高季昌做荊南留後,唐朝朝廷也同意了。

福建呢,是光州人王審知的地盤。王審知的哥哥王潮本來是個縣吏,因為戰亂從軍了,還平定了閩地,然後被福建觀察使陳巖舉薦,當上了泉州刺史。陳巖死了以後,王潮就接替了陳巖的職位,王審知也當上了副使。後來王潮死了,王審知就接了他哥哥的班,接著又升任了節度使,還被加封為琅琊王。

嶺南呢,是閩人劉隱的地盤。劉隱的祖父劉安仁在南海做生意,就留在那裡安家了。他的父親劉謙是封州刺史兼賀江鎮遏使。劉謙死了以後,劉隱就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嶺南節度使徐彥若上表推薦劉隱做節度副使,還把軍事大權交給了他。徐彥若死了以後,軍中就推舉劉隱做留後,劉隱向唐朝朝廷上表,還給朱溫送了禮,就這樣當上了